• <td id="ywwbf"><ruby id="ywwbf"></ruby></td>
    1. 歡迎來到環境100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環境100文庫

      換一換
      首頁 環境100文庫 > 資源分類 > PDF文檔下載
       

      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指南.pdf

      • 資源ID:15895       資源大?。?span class="font-tahoma">456.41KB        全文頁數:31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8碳幣 【人民幣8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8碳幣 【人民幣8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免費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指南.pdf

      3 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編 制 指 南 4 目 錄 一、總體思路 ................................................................................... 5 (一)主要目的 ........................................................................ 5 (二)基本原則 ........................................................................ 5 (三)總體要求 ........................................................................ 6 (四)主要步驟 ........................................................................ 6 二、達峰目標分析及目標確定 ........................................................ 7 (一)二氧化碳排放分析方法學 ............................................ 7 (二)分析碳排放歷史趨勢與現狀特征 ................................ 9 (三)分析確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 .............................. 11 三、實施路徑 ................................................................................. 12 (一)重點領域識別 .............................................................. 13 (二)鼓勵確定重點區域 ...................................................... 13 (三)政策和措施優選 .......................................................... 13 (四)重大工程項目銜接 ...................................................... 16 四、保障措施 ................................................................................. 17 (一)加強組織領導 .............................................................. 17 (二)強化目標責任考核 ...................................................... 17 (三)強化資金支持 .............................................................. 18 (四)加強能力建設 .............................................................. 18 五、時間進度 ................................................................................. 18 5 一、總體思路 (一)主要目的 在全面摸清本地區二氧化碳排放歷史、認清排放現狀、分析 排放趨勢、研判峰值目標的基礎上,分解落實主要目標和任務, 強化重大政策和行動,創新體制機制,為確保本地區按要求實現 達峰目標指明方向并提供保障。各?。▍^、市)要切實提高政治 站位和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的認識,通過編制省級二氧化 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以下簡稱省級達峰方案 ) ,進一步明 確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路線圖 、實施路徑,統籌考慮國家 2060 年前實現碳 中和愿景,對達峰后情景進行必要論證,為推 動本?。▍^、市)低碳發展提供綜合方案、行動指導。 (二)基本原則 科學性。 堅持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科學分析碳排放歷史 變化及發展趨勢,結合戰略定位,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態勢, 科學確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的目標、時間表、路線圖。 規范性。 堅持以峰值目標為導向,做到指導思想明確、目標 積極清晰、重點任務突出、保障措施有力,確保二氧化碳排放分 析邊界一致、數據透明、分析方法規范、峰值目標可比。 可行性。 充分反映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基本特征,確定的達峰 目標既滿足國家要求又通過努力可達, 選擇的達峰路徑及重點任 務清晰精準,提出的政策行動和保障措施切實可行。 戰略性。 將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工作與力爭在 2060 年前 實現碳中和愿景相銜接, 制定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 水平保護要求的達峰目標。 6 (三)總體要求 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加強統籌協 調,落實職責分工,將達峰目標及具體行動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 發展規劃。 強化目標考核分解落實目標,建立年度報告、中期評估、 目標考核制度, 并將落實達峰目標及重點任務納入生態環境保護 督察。 完善支撐體系加快低碳技術創新,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 強地方能力建設,發揮研究機構支撐作用,開展國際合作。 推進全民參與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培訓活動,提升全民意 識,鼓勵公眾參與,形成全社會合力。 (四)主要步驟 1.分析排放變化與特征 識別重點排放源 基于歷史年份的能源活動二氧化碳直接排 放以及電力調入蘊含的間接排放數據, 梳理碳排放總量及排放源 構成,分析碳排放總量歷史變化趨勢,識別重點排放領域及排放 源。 2.研判確定達峰目標 研判排放趨勢基于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態勢、重點領域排 放特征等驅動因素及減排潛力, 科學研判未來碳排放總量發展變 化新常態。 確定達峰目標基于對排放趨勢的科學研判,結合煤炭、石 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消費現狀以及未來戰略定位,綜合考慮國 家關于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的有關要求,科學、合理地確 7 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總體目標及階段性目標, 并對二氧化碳排 放達峰后的碳排放下降趨勢和力爭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愿景進 行分析和說明。 3.實施路徑 明確達峰路徑識別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重點領域及行業, 研究提出本地區達峰路徑, 并將峰值目標分解落實到重點領域及 行業,有條件的?。▍^、市)可分解落實到重點區域。將開展二 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工作相銜接。 強化政策行動深入分析本地區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基礎 和條件,研究提出實現達峰目標的政策與行動路線圖,主要包括加 快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低碳轉型,推動建筑、交通運 輸、農業等領域低碳發展,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與轉型等方面。 創新體制機制圍繞峰值目標,統籌協調碳排放控制與大氣 污染物減排,探索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行業碳排放標準、項目 碳排放評價等相關制度。在國家統籌部署下,積極利用全國碳排 放權交易市場等政策工具開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 二、達峰目標分析及目標確定 (一)二氧化碳排放分析方法學 1.核算邊界 本指南所指二氧化碳排放,包含本?。▍^、市)行政區域內 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 (即能源活動的二氧化碳 排放) ,以及電力調入蘊含的間接排放。 為推動各?。▍^、市)實現達峰目標的同時做好率先實現碳 8 中和的基礎工作,鼓勵按照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單獨報 告非能源活動二氧化碳排放與吸收的現狀及未來趨勢 (參考附件) 。 化石能源消費活動按領域可分為能源生產與加工轉換、農 業、工業和建筑業、交通運輸、服務業及其他、居民生活。各領 域定義參考附件。 為便于統計,各?。▍^、市)按運營主體注冊地原則,將航 空客貨運輸碳排放及國際遠洋運輸碳排放填入附件的表格中, 單 獨報送生態環境部, 不計入本?。▍^、市)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2.基本方法 本省 (區、 市) 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以下簡稱名義排放總量) 由能源活動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 與電力調入蘊含的間接二氧 化碳排放量加總得到,即 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 null,直接 nullnullnull null,間接 其中, (1)能源活動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根據不同種類能 源的消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計算得到,即 nullnull null,直接 null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 null 其中, A i 表示不同種類化石能源 (包括煤炭、 石油、 天然氣) 的消費量(標準量) ,可由能源平衡表計算得到。各種能源折標 準煤參考系數以各年度中國能源統計年鑒附錄為準。 EF i 表 示不同種類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采用最新國家溫室氣 體清單排放因子數據,其中煤炭為 2.66 噸 CO 2 /噸標準煤,油品 9 為 1.73 噸 CO 2 /噸標準煤,天然氣為 1.56 噸 CO 2 /噸標準煤。 (2) 電力調入蘊含的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利用本省 (區、 市)境內電力調入電量和國家推薦的煤電、氣電二氧化碳排放因 子計算得到,即 nullnull null,間接 null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 null 其中, A e 表示由電網公司提供的煤電、氣電和非化石能源電 力調入量, EF e 表示國家推薦的煤電、氣電等電力二氧化碳排放 因子。其中,煤電排放因子為 0.853tCO 2 /MWh,氣電排放因子為 0.405tCO 2 /MWh。調入非化石能源電力的,其相應的調入電力二 氧化碳排放計為 0。 (二)分析碳排放歷史趨勢與現狀特征 根據實際情況,計算本?。▍^、市)2010-2019 年的年度碳 排放總量,并分別計算各領域和分能源品種的直接排放,以及電 力調入蘊含的間接排放,包括能源生產與加工轉換、農業、工業 和建筑業、交通運輸、服務業及其他、居民生活等領域。 1.碳排放總量及各領域排放增幅 計算本?。▍^、市)及各領域 2011-2019 年碳排放量相對 2010 年碳排放量增幅,分析碳排放總量歷史變化趨勢與規律。 第 y 年碳排放相對 2010 年的增幅 null ( nullnull 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 ) 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 。 第 y 年第 j 個領域碳排放相對 2010 年第 j 個領域的增幅 null ( 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 ) 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 10 其中,第 y 年指除 2010 年外的已有能源平衡表的年份,第 j 個領域指能源生產與加工轉換、農業、工業和建筑業、交通運 輸、服務業及其他、居民生活等。 2.各領域碳排放占比 計算本?。▍^、市)2010-2019 年各領域碳排放量占該年度 本?。▍^、市)碳排 放總量比重,分析碳排放變化趨勢與規律。 第 y 年第 j 個領域碳排放占比 null nullnull null,null,null 本?。▍^、市)碳排放總量 null 。 其中,第 y 年指 2010-2019 年中已有能源平衡表的年份,第 j 個領域指能源生產與加工轉換、農業、工業和建筑業、交通運 輸、服務業及其他、居民生活等。 3.分品種化石能源、調入電力碳排放增幅及占比 計算本?。▍^、市) 2011-2019 年的 煤炭、石油、天然氣、 調入電力碳排放相對 2010 年碳排放增幅,分析分品種能源碳排 放變化趨勢和特征。 第 y 年第 i 種能源碳排放相對 2010 年第 i 種能源碳排放的 增幅 null ( 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 ) 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 其中,第 y 年指除 2010 年外的已有能源平衡表的年份,第 i 種能源指煤炭、石油、天然氣、調入電力。 第 y 年第 i 種能源的碳排放占比 null nullnull null,null,null 本?。▍^、市)碳排放總量 null 。 其中,第 y 年指 2010-2019 年中已有能源平衡表的年份,第 i 種能源指煤炭、石油、天然氣、調入電力。 11 (三)分析確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 基于本?。▍^、市)經濟發展階段以及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現 狀, 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碳排放強度控制目標、 能耗 “雙 控”目標、大氣污染防治目標以及 2035 年遠景目標和力爭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等因素,科學研判排放趨勢,綜合考慮確定二氧 化碳排放達峰目標,明確達峰路徑和重點任務。 1.一般步驟 (1)識別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驅動因素 參考歷史排放變化趨勢,結合本地區發展定位與進程、產業 結構特征、 能源資源稟賦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 等,在不進行額外調整或開展強化行動的情況下,預測分析本省 (區、市)未來經濟增長、產業結構、人口、能源需求及結構和 重點領域碳排放,識別出本?。▍^、市)及重點領域與行業二氧 化碳排放的主要驅動因素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確保能夠體現 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后呈穩中有降的趨勢。 (2)分析政策和措施發展趨勢及減排潛力 確定本?。▍^、市)重點領域碳排放控制政策與行動的實施 進展及主要問題,分析各類政策措施的減排效率、普及率或推廣 率的提升路徑, 研究提出實現達峰目標需要進一步強化或創新的 重點政策與行動清單, 在此基礎上分析各類政策和措施減排潛力, 評估上述政策和措施對拉動投資、擴大就業、減少污染物排放可 能帶來的協同效應。 12 (3)峰值目標確定 結合國家碳排放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相關要求,采用 “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分析方法,綜合研判峰值 目標。 (4)識別重點領域并確定達峰路徑 識別推動本地區達峰的重點領域及行業, 篩選出能夠實現重 點領域及行業減排潛力最大化、 推動重點領域及行業提前達峰的 關鍵政策措施,形成政策措施需求清單。結合需求清單,確定下 一階段需要采取減排行動的重點領域,研究確定本?。▍^、市) “十四五” “十五五” “十六五”時期的達峰路徑,明確重點領域 及行業碳排放控制主要目標與任務。 2.分領域計算方法 分領域的能源活動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可以根據不同種類化 石能源的消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計算得到,即 nullnull null,直接 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 其中, A 表示不同種類化石能源的消費量, EF 表示不同種類 能源的排放因子, i 為化石能源類型, j 為領域類型, k 為技術類型。 各?。▍^、市)在預測分析并確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和 達峰路徑后, 需根據歷史實際情況和預測結果填寫完成附件中的 表格 。 三、實施路徑 明確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實施路徑是落實省級達峰目標的關 13 鍵環節, 通過重點領域識別、 政策措施優選和重大工程項目銜接, 進一步以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尺度把達峰目標分解到具體的領域、 行業和項目層面,鼓勵有條件的?。▍^、市)進一步分解到區域 層面, 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實現達峰目標所需要的具體政策和措施。 (一)重點領域識別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方式。從定性角度,主要考慮工業化 進程、城鎮化進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非化石能源利用潛力 等因素,初步判斷達峰重點領域。從定量角度,采用排放源法、 排放趨勢法、減排潛力和成本法、系統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識別 出排放存量大、排放增量大、減排潛力大、減排成本低和對達峰 目標貢獻大的領域和行業,作為達峰重點領域。 (二)鼓勵確定重點區域 鼓勵有條件的?。▍^、市)將二氧化碳達峰目標進一步細化 并落實到各個區域。 重點區域的確定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方式。 從定性角度,主要考慮人口聚集趨勢、經濟發展前景、產業結構 狀況、重大項目布局、技術水平條件、資源環境稟賦等因素,初 步判斷達峰重點區域。 從定量角度, 采用排放源法、 排放趨勢法、 減排潛力和成本法、 系統分析法等分析方法, 識別出排放存量大、 排放增量大、減排潛力大、減排成本低和對達峰目標貢獻大的區 域,作為達峰重點區域。差異化確定不同區域的減排任務,指導 重點區域分階段制定并實施達峰目標。 (三)政策和措施優選 14 各?。▍^、市)需制定達峰行動政策路線圖,將二氧化碳排 放達峰目標與能耗“雙控”目標、大氣污染防治目標、2035 年 遠景目標、力爭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 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相銜接, 將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與生態 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相銜接,將二 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納入本?。▍^、市) “十四五”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專項規劃等政策文件。 結合情景分析結果和相關標準、準則及工具,根據自身需求 提出分領域政策和項目清單,并進行排序和優選,形成兼具普適 性和個性化的政策措施實施方案。 分領域政策措施和項目選項包 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類 1.城市空間格局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蓋城鄉發展、土地規劃、產業布局等方面,充分體現 低碳發展理念,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低碳化??晒┛紤]的政策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 合理控制城市發展邊界、 提高城鎮土地利用效率; 將“緊湊型城市” “土地混合利用”等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城鄉等 基礎設施規劃編制、實施和動態管理;以低碳發展為導向,合理 規劃城市功能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打造緊湊型、集約型空間 格局。 2.經濟和產業結構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蓋產業結構升級、特色產業發展、產品結構調整等方 面,加快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晒┛紤]的政策措 15 施包括但不限于培育綠色低碳新產業,發展有特色的低碳服務 業;發展低碳型生產性服務業,如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服務等。 根據本地經濟水平和資源條件,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 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 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調整產品結構,提高行業生產技 術,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出的附加值,走向產業鏈高端。 3.能源加工轉換領域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蓋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廣使用天然氣,發展非化石 能源,提高能源加工、轉換和輸送效率,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 高效的能源體系??晒┛紤]的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非化石能 源發展目標和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對可再 生能源的直接補貼、可再生能源直接購電、強制新建筑安裝太陽 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社區集中購電、社區共享太陽能和 靈活負載項目等。 4.工業領域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蓋落后產能淘汰、技術標準升級、循環經濟發展等方 面,加快傳統工業低碳化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晒┛紤]的政策 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加大對高耗能、 高排放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 將鋼鐵、 水泥等高耗能、 高排放行業作為工業領域達峰行動重點; 通過實施固定資產項目節能評估和碳排放評估,從用能總量、能 耗標準、碳排放標準等方面嚴把準入關,規避高耗能產業無序增 長; 通過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推動對能源、 材料和廢棄物的重復、 16 持續、資源化再利用。 5.建筑領域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蓋減少建筑能耗和優化建筑用能結構兩個方面, 推動 建筑物的綠色低碳和近零碳運行。 減少建筑能耗的主要途徑包括 合理控制建筑規模、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引導節約的建筑用 能方式等。 優化建筑用能結構的重點是推進低碳能源在建筑領域 應用,尤其是促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規?;瘧???晒┛紤] 的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不合理拆遷,降低不理性的建筑 材料需求;提高建筑材料質量和施工標準,延長建筑壽命;鼓勵 小型住宅和建筑再利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施強制性建筑節 能標準等。 6.交通領域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蓋控制交通活動水平、 優化交通方式構成與運輸體系 組織方式、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和促進清潔能源應用等方面,推動 構建綠色低碳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可供考慮的政策措施包括但 不限于提高車船燃料經濟性;加快公共交通基礎設施低碳化建 設,實施公交優先戰略;發展非機動車交通方式;加強機動車出 行需求管理,推廣現代運輸組織方式;提高現代交通管理和運輸 服務水平等。 (四)重大工程項目銜接 研究識別 2021-2035 年投產的高耗能、高排放重大項目(綜 合能耗 1 萬噸標煤以上)并列出清單, 綜合分析重大項目對本地 17 區碳排放影響,并填寫附件中的表格 。充分考慮本?。▍^、市) 在新發展格局中的位置,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對重大項目開 展績效分析(涵蓋目標、成本、效益、影響等)及工程項目與達 峰行動的關聯性分析,明確項目布局、減排潛力及政策、資金、 技術需求,輔助政策和項目的決策。加強對高耗能、高排放項目 的控制,避免將“碳達峰”變成“攀高峰” ,確保平穩進入峰值 年。對于重大工程項目的基本考慮包括但不限于識別一些可立 即實施投產運行的項目,助力達峰進程;根據重點領域(重點區 域)的達峰目標設定不同項目組合;組織開展重點節能工程;深 入實施低碳交通示范工程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級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二氧化碳 排放達峰行動總體工作,統籌部署省級達峰方案編制總體工 作,審議重要成果,協調和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各?。▍^、市) 生態環境廳 (局) 牽頭成立 省級達峰方案 編制工作領導小組, 會同發展改革、統計、工信、住建、交通等有關部門開展具體工 作,跟蹤本?。▍^、市) 、重點領域及行業碳排放達峰行動的總 體進展。 (二)強化目標責任考核 加強對達峰目標完成情況評估、考核,明確各領域、行業主 管機構的責任清單,鼓勵有條件的?。▍^、市)明確重點區域責 18 任清單,健全責任體系。將提出和落實達峰目標納入生態環境保 護督察,持續推動達峰相關政策落實。實行達峰行動目標責任評 價考核制度,并建立年度重點工作進展報告制度、中期跟蹤評估 機制,將達峰行動年度報告、中期評估和考核結果作為對重點行 業主管單位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鼓勵有條件的省 (區、市)將達峰行動年度報告、中期評估和考核結果作為對重 點區域主管單位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三)強化資金支持 根據 省級達峰方案 提出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重點行動等, 構建多元化財政資金投入機制。 積極支持國家自主貢獻項目庫建 設,保障達峰行動資金供給。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 產學研相結合的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對企業低碳技術研發、 推廣和應用等的扶持力度。 (四)加強能力建設 根據實際情況,加大開展低碳發展能力建設培訓工作力度, 對相關領域管理人員和技術支撐隊伍定期開展培訓工作, 鼓勵重 點排放行業和區域協同開展達峰目標和路徑研究,保障省級達 峰方案順利實施;通過國內外合作研究、培訓考察、交流研討 等方式,積極學習吸收國內外先進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 五、時間進度 2021 年 2-3 月,組建省級達峰方案編制工作領導小組 和編制團隊。與本?。▍^、市)重點排放領域及行業有關人員溝 19 通座談,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相關研究及測算。 4 月,將包含達峰時間、峰值量等參數的核心指標測算表及 相關測算考慮報送生態環境部。 7 月,形成省級達峰方案討論稿,征求省級應對氣候變 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意見。 8-12 月,根據國家達峰行動方案相關要求,對省級達峰 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形成省級達峰方案 (初稿)提交生態 環境部。按照生態環境部要求修改完善后正式發布。 鼓勵有條件和工作基礎較好的?。▍^、市)盡早發布省級 達峰方案 。 附件1.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大綱 2.核心指標測算表 3.二氧化碳直接排放 4.電力調入蘊含的間接排放 5.非能源活動二氧化碳排放 6.化石能源消費活動領域分類與定義 7.重大項目能耗與碳排放 8.航空客貨運輸及國際遠洋運輸二氧化碳排放 20 附件 1 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大綱 XX ?。▍^、市)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一、現狀與形勢分析 通過對本?。▍^、市)經濟社會、能源消費、低碳發展的現狀 分析,在研判當前形勢及未來發展態 勢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二氧化 碳排放基本特征、發展趨勢、驅動因素、減排潛力等。 (一)經濟社會發展 (二)能源消費及結構 (三)二氧化碳排放歷史與現狀 (四)二氧化碳排放發展趨勢 二、總體要求 按照國家在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力爭在 2060 年前實 現碳中和愿景,結合本地實際及發展規劃,研究確定本?。▍^、市)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份、總量目標及重點任務。 三、開展重點領域及行業的達峰行動 根據達峰目標任務,圍繞重點領域及行業達峰要求,從協同推 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 保護出發,提出促進能源、工 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以及 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 點行業盡早達峰的政策與行動。 (一)能源領域政策與行動 21 (二)工業領域及主要行業政策與行動 (三)建筑領域(包括服務業和居民生活)政策與行動 (四)交通運輸領域政策與行動 (五)農業等其他領域政策與行動 (六)重大項目分析研判及相關措施 四、重點區域的達峰行動 鼓勵有條件的?。▍^、市)根據達峰目標任務,圍繞重點區域 率先達峰要求,從協同推動經濟高質 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出發,提出重點區域經濟結構調整、 能源結構優化、重點領域綠色 低碳發展、重大項目布局、深化低碳 發展試點、探索近零碳及碳中 和試點示范等政策行動和體制機制創新。 (一)達峰目標 (二)達峰行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強化目標責任考核 (三)強化資金支持 (四)強化能力建設 22 附件 2 核心指標測算表 指標 單位 2005 年 2010-2019 各年度 2020-2035 各年度 實際值 實際值 預估值 經濟社會 發展 GDP 增速 GDP 總量 萬億元2015年 不變價 人口 億人 人均 GDP 萬元/人 第一產業比重 第二產業比重 第三產業比重 能源消費 總量及結構 能源消費總量 億噸標煤 煤炭消費占比 石油消費占比 天然氣消費占比 非化石能源消費 占比 能源活動二氧化碳直接排放 億噸 名義排放總量 億噸 五年規劃 關鍵目標 五年碳強度下降率 五年 GDP 能源強度 下降率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 - 碳強度較 2005 年下降 電力調入 排放總量 億噸 排放占比 調入電力量 億 kWh 能源生產與 加工轉換 排放總量 億噸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費量 億噸標煤 農業 排放總量 億噸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費量 億噸標煤 23 指標 單位 2005 年 2010-2019 各年度 2020-2035 各年度 實際值 實際值 預估值 工業和 建筑業 排放總量 億噸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費量 億噸標煤 交通運輸 排放總量 億噸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費量 億噸標煤 服務業及 其他 排放總量 億噸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費量 億噸標煤 居民生活 排放總量 億噸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費量 億噸標煤 24 附件 3 XX ?。▍^、市)二氧化碳直接排放 年份 年度二氧化碳 排放總量 (萬噸) 分領域 能源生產與 加工轉換 農業 工業和 建筑業 交通運輸 服務業及 其他 居民生活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5 附件 4 XX ?。▍^、市)電力調入蘊含的間接排放 年份 調入煤電電量 (萬千瓦時) 調入氣電電量 (萬千瓦時) 調入非化石 能源電量 (萬千瓦時) 外省調入 電量合計 (萬千瓦時) 外省調入電力蘊含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萬噸二氧化碳)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6 附件 5 XX ?。▍^、市)非能源活動二氧化碳排放 年份 排放源與吸收匯種類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總排放量(凈排放) 工業生產過程總計 1.水泥生產過程 2.石灰生產過程 3.鋼鐵生產過程 4.電石生產過程 5.其他生產過程 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總計 1.森林和其他木質生物 質碳儲量變化小計 喬木林 經濟林 竹林 灌木林 疏林、散生木和四旁樹 活立木消耗 2.森林轉化碳排放小計 燃燒排放 分解排放 廢棄物處理總計 固體廢棄物 27 附件 6 化石能源消費活動領域分類與定義 一、能源生產與加工轉換 包括電力、熱力、石油和天 然氣開采與加工業、固體燃料和其 他能源工業。能源生產與加工轉換領 域的能源消費量由各?。▍^、 市)能源平衡表中的 “加工轉換投入量 ”計算得到。對于電力,只考 慮 “一次能源生產量 ”,不考慮熱力。具體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參照 下表。 表 1 能源生產與加工轉換對應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能源生產與加工轉換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電力 一1 熱力 不考慮 其他能源類型 二1至二2中所有負項之和的絕對值 注表中數字對應能源平衡表中序號。 二、農業 指農、林、牧、漁業。農業領域的能源消費量與各?。▍^、市) 能源平衡表中“終端消費量”下的“ 農、林、牧、漁業”相對應, 按照如下拆分規則對能源消費量數據進行調整 “農、 林、 牧、 漁業” 中汽油的 80和柴油的 10劃出至交通運輸,不考慮電力和熱力。具 體參照下表。 28 表 2 農業對應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農業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汽油 四1*20 柴油 四1*90 電力、熱力 不考慮 其他能源類型 四1 注表中數字對應能源平衡表中序號。 三、工業和建筑業 包括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其他工業以及建筑業。工 業和建筑業領域的能源消費量與各省 (區、市)能源平衡表中“終 端消費量”下的“工業”和“建筑業 ”相對應。按照如下拆分規則 對能源消費量數據進行調整 “工業”汽油的 79、柴油的 26劃出 至交通運輸,不考慮電力和熱力。具體參照下表。 表 3 工業和建筑業對應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工業和建筑業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汽油 四2*21四3 柴油 四2*74四3 電力、熱力 不考慮 其他能源類型 四2四3 注表中數字對應能源平衡表中序號。 四、交通運輸 包括公路、鐵路、水運(不含國際遠洋運輸) 。交通運輸的能源 消費量與各省 (區、 市) 能源平衡表中 “終端消費量 ”下的 “交通運輸、 倉儲和郵政業 ”相對應。具體參照下表。 29 表 4 交通運輸對應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交通運輸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汽油 四1*80四2*79四4四5*98四6*98四7*99 柴油 四1*10四2*26四4四7*95 電力、熱力 不考慮 其他能源類型 四4 注表中數字對應能源平衡表中序號。 五、服務業及其他 包括第三產業中扣除交通運輸的部分。服務業及其他的能源消 費量與各?。▍^、市)能源平衡表中 “終端消費量”下的“批發、 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和“其他” 相對應。按照如下拆分規則對 能源消費量數據進行調整 “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和“其 他”中汽油的 98劃出至交通運輸;不考慮電力和熱力。具體參照下 表。 表 5 服務業及其他對應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服務業及其他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汽油 四5*2四6*2 電力、熱力 不考慮 其他能源類型 四5四6 注表中數字對應能源平衡表中序號。 六、居民生活 包括城鎮和農村居民生活消費部分。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費量與 各?。▍^、市)能源平衡表中“終端 消費量”下的“生活消費”相 30 對應。各?。▍^、市)需按照如下拆 分規則對能源消費量數據進行 調整 “生活消費”中汽油的 99、柴油的 95劃出至交通領域,不 考慮電力和熱力。具體參照下表。 表 6 居民生活對應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居民生活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況 汽油 四7*1 柴油 四7*5 電力、熱力 不考慮 其他能源類型 四7 注表中數字對應能源平衡表中序號。 31 附件 7 XX ?。▍^、市)重大項目能耗與碳排放 序號 項目名稱 擬投產時間 一次能源消費量 (萬噸標煤) 二氧化碳排放 (萬噸) 32 附件 8 XX ?。▍^、市)航空客貨運輸及 國際遠洋運輸二氧化碳排放 (信 息 項) 年份 航空客貨運輸 水上運輸 國內航空 (萬噸二氧化碳) 國際航空 (萬噸二氧化碳) 國際遠洋運輸 (萬噸二氧化碳)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33 年份 航空客貨運輸 水上運輸 國內航空 (萬噸二氧化碳) 國際航空 (萬噸二氧化碳) 國際遠洋運輸 (萬噸二氧化碳) 2027 2028 2029 2030

      注意事項

      本文(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指南.pdf)為本站會員(齊劉海)主動上傳,環境100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環境100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7 環境100文庫版權所有
      國家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6041442號-6

      收起
      展開
      少妇XXXX
    2. <td id="ywwbf"><ruby id="ywwbf"></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