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觀察》2020年第26期:淺談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影響.pdf
Ω 中銀 研究產品系列 ● 經濟金融 展望 季報 ● 中銀調研 ● 宏觀觀察 ● 銀行業觀察 ● 人民幣國際化觀察 作 者 陳 哲 李文廣 馬善堯 王方舟 單 位中銀基金研究部 電 話 021 – 3883 4999 簽發人陳衛東 審稿人 周景彤 聯系人 梁 婧 葉銀丹 電 話 010 – 6659 6874 * 對外 公開 ** 全轄傳閱 *** 內參 材料 2020 年 7 月 22 日 2020 年 第 26 期 (總 第 295 期 ) 淺談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影響 * 國內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海外國家的 新增感染者人數與此前高峰相比有所減少,美國和印度 的形勢依然嚴峻。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全球疫情發展 的局勢仍然不明朗,也有延續到 2020 冬季的可能。本 次新冠疫情對醫藥產業新商業模式崛起、集中度提高、 國際產業轉移 , 以及疫苗、防控、檢測相關產業加速發 展等多方面都產生影響。具體主要包括首先,在消費 端,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加速提升滲透率,加快消費習 慣形成,具有供應鏈優勢的連鎖藥房抗疫維穩作用,醫 院門診量逐步恢復,龍頭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其次, 在全球產業鏈端,因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國內原 料藥和研究、生產外包行業( CRO、 CMO)疫情期間承接 了部分國際產能和訂單向中國轉移;再者,在抗疫相關 細分產業端,目前國內外均加速研發新冠疫苗,全球約 一半研發管線項目分布在中國。同時,國家已明確加大 醫療衛生投入力度預計將強有力推動檢驗器械 以 及相關 科室病房建設,加快推動醫療基礎建設向國際發達國家 水平靠攏。 研究院 宏觀 觀察 2020 年第 26 期(總第 295 期) 1 淺談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影響 國內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海外國家的新增感染者人數與此前高峰相 比有所減少,美國和印度的形勢依然嚴峻。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全球疫情發展的局 勢仍然不明朗,也有延續到 2020冬季的可能。本次新冠疫情對醫藥產業新商業模式崛 起、集中度提高、國際產業轉移 , 以及疫苗、防控、檢測相關產業加速發展等多方面 都產生影響。具體主要包括首先,在消費端,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加速提升滲透率, 加快消費習慣形成,具有供應鏈優勢的連鎖藥房抗疫維穩作用,醫院門診量逐步恢復, 龍頭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其次,在全球產業鏈端,因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國 內原料藥和研究、生產外包行業( CRO、 CMO)疫情期間承接了部分國際產能和訂單向 中國轉移;再者,在抗疫 相關細分產業端,目前國內外均加速研發新冠疫苗,全球約 一半研發管線項目分布在中國。同時,國家已明確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力度預計將強有 力推動檢驗器械以及相關科室病房建設,加快推動醫療基礎建設向國際發達國家水平 靠攏。 一、我國 和 全球新冠 疫情進展 與展望 (一)主要國家 新冠疫情進展與對策 截至 7 月 7 日,全球國家累計確診新冠病例已突破 1194.3 萬例 ,除中國外的海外 國家累計確診病例已高達 1185.8萬例,并且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目前歐美及第三世 界國家已經成為新冠肺炎的主要戰場,從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來看,中國于 2 月底 3 月 初每日 確診人數達到峰值,在采取相關防控措施之后,新增確診人數逐漸下降,到目 前為止國內疫情基本達到可控狀態,新增人數在個位數水平,主要來自于境外輸入, 國內并無聚集性感染病例發生。而 歐洲 地區疫情的集中暴發基本均在 3 月底達到峰值 水平。 近幾周來,部分海外國家的新增感染者人數與此前高峰相比有所減少, 但美國、 巴西和印度等國家的形勢依然嚴峻。美國 前期防疫措施暴露出檢測等存在較多問題 , 同時隨著近期復工復產的推進,美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大幅提升 5-6 萬例 ,累計確診 已高達 309.7 萬例(截止 7 月 7 日) 。 2 2020 年第 26 期( 總第 295 期 ) 圖 1主要國家新增確診人數 數據來源 Wind 歐洲疾控中心自疫情暴發初期,就出臺了相關疫情防控的指引性文件,將疫情的 防控劃分成為早、中、暴發期三大階段。在早期階段,由于確診病例較少,防疫的主 要目標是識別和隔離病例,阻止病例的進一步傳播。中期階段,隨著確診病例數的進 一步增加,防疫的目標轉變為遏制傳播以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為主要目的。當疫情出 現大規模暴發時,已經無法有效遏制其傳播,該階段的目標主要是減輕疫情帶來的影 響、保護弱勢群體。通過梳理歐美各國所采取的疫情防控對策可以看到 ,在疫情暴發 初期,歐美及亞洲各國紛紛效仿中國的防疫策略,具體包括 封鎖邊境、取消大型活動、 禁止人群聚集,盡可能降低感染風險。 近幾周來,部分海外國家的新增感染者人數與此前高峰相比有所減少,關于放寬 封城措施、解除緊急狀態的討論開始增多,實際上包括中國在內的部分國家已經開始 放寬嚴控措施。雖然部分地區已放寬嚴控措施,但從新增感染人數來看,全球疫情還 遠未結束。對于中國來說,未來防控疫情的輸入,將是一場持久戰。 -10,0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2020-03-01 2020-03-08 2020-03-15 2020-03-22 2020-03-29 2020-04-05 2020-04-12 2020-04-19 2020-04-26 2020-05-03 2020-05-10 2020-05-17 2020-05-24 20 20 -05 -31 20 20 -06 -07 2020-06-14 2020-06-21 2020-06-28 2020-07-05 日本 韓國 伊朗 德國 法國 意大利 西班牙 美國 俄羅斯 南非 印度 巴西 宏觀 觀察 2020 年第 26 期(總第 295 期) 3 表 1 各國疫情防控措施梳理 國家 封城情況 緊急狀態 關閉所有 商鋪 取消大型活 動 停止聚集 入境限制 日本 全國 √ √ √ √ √ 韓國 大邱地區 及慶尚北 道 √ 部分 √ √ √ 美國 41 個州 √ 部分 √ √ √ 意大利 全國 √ √ √ √ √ 印度 全國 √ √ √ √ 西班牙 全國 √ √ √ √ √ 英國 全國 √ √ √ √ 法國 全國 √ √ √ √ √ 德國 柏林等 10地區 √ 部分 √ √ √ 中國 湖北武漢 √ 部分 √ √ 數據來源新聞信息 整理 (二)全球 疫情 進展 展望 與 風險 從目前的防疫解封進度來看,中國境內已經全面解封,各大工廠開始有序進行復 工復產,經濟活動已經在向正?;謴?。美國目前 50個州均已開始重啟經濟,日本已 在全國范圍內解除國家緊急狀態,歐洲國家中,英國和法國的疫情得到了進一步的控 制,已經開始恢復學校及小范圍的聚會,德國也將于 6 月開始放松對邊境的入境管制, 疫情較為嚴重的西班牙也將于 7 月 1 日起停止要求外國游客入境后的強制隔離,全國 緊急狀態也于 6 月初到期。 目前中國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近 2 個月新增病例增速處于下降通道,且大部 分新增病例均與輸入病例和境外相關。目前中國國內 仍然采取了較為嚴格的入境管控 措施,公民的防疫意識也處于較強的水平,因此國內疫情再次大規模暴發的可能性較 低。歐美國家中,西班牙、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國家先后迎來疫情暴發期,新增病 例達到頂峰后已經開始出現回落現象,美國目前仍處于疫情爬坡期,每日新增病例均 4 2020 年第 26 期( 總第 295 期 ) 在 2 萬例左右的高位徘徊。 考慮到美國的醫療資源相對豐富,抗醫療擠兌的風險能力 較強。 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的日均新增持續上升,近日已突破萬例,并且由于檢測能 力的欠缺和信息的透明度不足,部分區域的情況可能更為嚴重,在發展中國家中這樣 的情況并非個例,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全球防疫 增加了難度。 當下防疫措施 仍然 是 以 減 緩傳播速度 為主要目的 。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全球疫情發展的局勢仍然不明朗,也 有一定跨越夏天,延續到 2020 冬季的可能,形成季節性流行。 表 2 5 月以來各國防疫措施解封進度 國家 5 月 1-10 日 5 月 11-17 日 5 月 18-23 日 5 月 25-31 日 6 月 日本 解除除東京、神奈川、 千葉等首都圈的緊急狀 態 部分小型商 場恢復營業 美國 紐約證交所 恢復開放 華盛頓特區取消居家隔 離限制 意大利 逐步解除全 國封鎖的狀 態,工廠將 于 5 月 4 日 開放 商店和商場 將于 5 月 18 日恢復營業 西班牙 某些小型服 務企業恢復 營業 國家緊急狀 態結束,邊 境將于月底 重新開放 英國 居家辦公人員 開始陸續返 崗,食品加 工、建筑、制 造、物流、科 研行業率先復 工 對入境人員設置 14 天的隔離期 6 月 1 日開 始部分中、 小學開始逐 步復課 法國 國內開始逐步 解除封鎖 進入解禁第二階段 德國 部分學校開 始復課,小 型商店恢復 營業 開始放松邊境 管制 6 月 15 日 全面放松邊 境管制 數據來源新聞信息整理 宏觀 觀察 2020 年第 26 期(總第 295 期) 5 二、新冠 疫情 對醫藥產業 格局的影響 (一)醫療 機構 門診量逐步 恢復, 互聯網 醫療加速發展 一季度醫療服務行業(包括綜合及各類??漆t院、診所等)受到疫情廣泛影響, 門診量、客流量同比大幅下滑,中小企業短期承壓加大,但不改中長期景氣度趨勢。 由于疫情在春節期間暴發,以線下業務為主的醫療服務型企業受到了延遲復工和 客流量減少的沖擊,因此疫情對醫療服務行業產生了一定的短期壓力。但隨著國內疫 情情況趨緩, 國內 3 月中下旬開始逐步復工, 愛爾眼科于 4 月加快恢復工作進展, 采 用開放夜 間視光 門診、節假日正常門診等及線上線下聯動實現整體收入快速恢復。眼 科醫療服務方面 , 截至 4月 19日 ,其在全國前十大醫院( 除武漢外)的營業情況基本 接近或恢復同期水平。牙科醫療服務方面,以浙江為例, 1 月底 各醫院及診所均開始 停診, 3 月初開始陸續恢復醫院急診業務 ,隨著國內疫情基本被控制, 5 月 22 日,包 括 種植、牙周超聲波等業務 已經全面恢復。另一方面,在疫情中,龍頭醫療服務公司 體現出更強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考慮到疫情的持續,中小企業面臨被整合的可能, 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利好醫療服務行業的龍頭公司。 零售藥店在疫情中發揮重要的抗疫維穩作用,在公共衛生體系中的作用有望加強。 作為面向公眾的重要零售終端, 藥店 是公眾購買口罩和預防藥品的主要途徑 , 特別是 在疫情最嚴重的一季度,在物流受到嚴重影響、醫院門診和眾多業態關門的情況下, 零售藥房堅持開業,為公眾提供防疫物資和日常慢病用藥等服務,同時很多龍頭藥房 還承接了各地政府的防疫物資(口罩等)的銷售任務和社區防疫登記任務,在整個公 共衛生體系中的作用得到凸顯。 2020 年一季度,在其他行業呈現明顯下滑的情況下, 藥店上市公司業績不降反升, 也印證了 藥店在基層醫療和防護的關鍵作用。 經過本次 疫情,各大藥店龍頭也在開始探索線上經營模式,建立零售電商部門、創建互聯網醫 院、或深化 O2O 送藥上門服務,以此來增加門店的服務半徑與 患者的服務粘性,豐富 和滿足了不同渠道的消費者需求,獲得增量空間,在后疫情階段有望持續受益。 6 2020 年第 26 期( 總第 295 期 ) 表 3 2020 年 Q1 醫藥商業核心上市公司業績及增速 營業收入(億 元) YOY 歸母凈利潤 (億元) YOY 零售藥店 益豐藥房 30.48 23.43 1.91 29.68 老百姓 32.82 20.34 1.96 23.01 大參林 33.62 30.39 2.8 52.28 一心堂 30.87 19.3 2.05 16.81 數據來源上市 公司定期報告 互聯網醫療優勢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得以凸顯,“互聯網 ”加速發展。 線上問診 購藥能夠避免面對面接觸和集聚高危人群,同時有效分流線下醫院的就診壓力,幫助 解決諸多防疫痛點問題 ,在疫情中得到快速發展 。 國家 衛健委連發兩文肯定并鼓勵發 揮互聯網醫療的“戰疫”作用, 并特別要求各級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積極利用多種渠 道、多種形式宣傳相關服務,加大互聯網醫療的政策扶持。 在疫情期間,多家互聯網 醫療企業均為患者提供了線上咨詢服務,多家醫藥電商平臺也積極加入,并成為人們 購買日常用藥的首選方式。根據易觀千帆的監測數據顯示, 2020 年春節期間, 互聯網 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 APP 日活最高峰達到了 671.2 萬人,最大漲幅接近 160 萬人, 漲幅為 31.28,同時有超過 200 家公立醫院開展新冠肺炎免費互聯網診療和線上咨詢 服務。此次疫情中,專家跨越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多次通過在線方式同一線醫務 人員對患者進行遠程問診,遠程醫療進一步普及,特別是針對醫療資源短缺的地區, 遠程診療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均的問題,也是對分級診療 政策落實過程的補充。后續隨著處方藥合規、及醫保線上線下統一化及鼓勵醫藥電商 發展等多個政策利好的影響,互聯網醫療行業有望迎 來快速發展。 (二)全球產業鏈 研究 /生產外包 ( CRO/CMO)、原料藥訂單 轉移 研究 /生產外包 ( CRO/CMO) 短期部分受益 于疫情帶來的 全球訂單轉移 , 但中長期 需關注疫情對地緣政治及全球化進展的影響 。隨著 我國醫藥政策鼓勵創新,國內醫保 控費下集采成為常態,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對外包需求加大, CRO/CMO 行業 迎來 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科創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為中小創新型企業創造了良 宏觀 觀察 2020 年第 26 期(總第 295 期) 7 好的融資環境,小企業與外包行業關聯度高,有利于外包企業業務的增長。 雖然 國內 疫情影響 了 一季度 行業復工時間 , 但整體影響有限,同時 中長期 全產業鏈仍 保持高景 氣狀態 ,具體來看 藥物發現 CRO 及臨床前開發業務并未受到明顯負面影響,并且由 于海外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海外客戶的外包滲透率及中國 CRO 產業的市占率小幅提 升,詢單及新接訂單略有增加。臨床 CRO 細分領域,部分跨國制藥企業對部分歐美臨 床試驗采取暫停 3-4周措施。 同時部分 CRO企業新增了 COVID-19 研發項目,對業績有 一定積極貢獻。 CMO 生產外包領域, Q1 國內疫情期間主要受到復工時間延后影響 , 但 受益于行業高景氣和訂單高飽和度,在完成復產后延續高增長。 本次疫情,在一定程 度上顯示了中國的制度體 制優勢,中國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價值得到進一步凸顯, 未來產業轉移 的中國化 趨勢將會進一步加速, 海外訂單也會加速流入 。 但另一方面, 作為全球供需的產業,也需要關注疫情對地緣政治和逆全球化的影響,以及對行業的 相應風險。 圖 2我國 CRO 離岸執行額 20 年以來維持高景氣, 4 月環比 Q1 加速 數據來源商務部 原料藥行業短期受益于疫情帶來的價格景氣和訂單轉移,但中長期也需關注地緣 政治及供應鏈重構的風險。產業鏈方面中國的原料藥市場作為全球對外貿易的重要 0 20 40 60 80 100 12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20年 1-3月 2020年 4月 醫藥和生物技術 CRO離岸執行額及增速 醫藥和生物技術 CRO離岸執行額(億) 同比增速(右軸) 8 2020 年第 26 期( 總第 295 期 ) 組成部分,向亞洲、歐洲、北美洲在內 189 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合計占出口總額的 89。正常年份原料藥的生產量在 300萬噸左右,出口量在 100萬噸左右,出口占整個 原料藥產量比重的 1/3。 2019 年,全球經濟在負重前行,世界貿易摩擦升級等復雜多 變的形勢下經濟增長乏力,我國的原料藥出口量邁入千萬噸級門檻,達到 1011.85 萬 噸,同比增長 8.83,出口均價同比上漲 3,表現為量價齊升的良好態勢。本次新冠 疫情暴發后國內原料藥產業鏈暫時中斷,全球抗生素、抗病毒等相關抗疫藥物相繼短 缺,凸顯了我國作為全球重要原料藥基地的重要 性,國內由于政府措施得力疫情得到 控制,主要原料藥生產地如浙江、山東、江蘇、河北等省份新增確診人數已多日清零, 原料藥企業均開始有序復工復產,物流體系逐步恢復,客戶訂單得以保障,中國 API 產業鏈重要性與日俱增。此外海外疫情蔓延可能會波及歐洲相關原料藥生產基地的日 常生產,不僅會給國內公司相關原料藥產品帶來量價齊升的機會,還會給以高壁壘高 利潤品種和專業代工的生產企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同時全球原料藥代工訂單可能會 逐步向國內傾斜,國內有諸多 CMO 公司將會受益。 (三) 預防 治療 手段疫苗 和 藥物加速研發 習近平 主席 在第 73屆世衛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致辭時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 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 負性作出中國貢獻。 國內新冠疫苗按照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活疫苗、 重 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 5 條技術路線進行研發??迪VZ生物與軍科院合作 , 重組腺病 毒載體疫苗于 4 月 9 日開始 II 期臨床試驗 ; 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 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別于 4 月 12 日、 4 月 13 日、 4 月 28 日獲批開展滅活疫苗 的 I 期 /II 期臨床試驗。預計新冠疫苗完成 III 期試驗并 上市最快到明年。 美國新冠疫苗有 3項處于臨床階段,其中 Moderna最快, 3月 16日獲批臨床 I期, 5 月 7 日獲得 FDA 的批準開展 II 期臨床試驗。 4 月 6 日, FDA 批準 Inovio 公司新型冠 狀病毒 DNA 疫苗開始臨床 I 期試驗;輝瑞與德國生物公司 BioNTech 于 5 月 4 日在美 國開展臨床試驗。 宏觀 觀察 2020 年第 26 期(總第 295 期) 9 圖 3國內 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展 數據來源 公司 官網、新聞 信息 圖 4 新冠肺炎 在研 疫苗分布 數據來源 公司 官網、新聞 信息 10 2020 年第 26 期( 總第 295 期 ) 藥物研發方面 針對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藥物通過與病毒入侵人體細胞所必須的 表面抗原結合而阻止其進入人體細胞。不僅能起到短期預防,還可以在被感染后,通 過注射中和抗體而起到治療作用,可能是應對新冠病毒的有效手段之一。自 2020 年 2 月至今,由美國再生元、禮來制藥(與中國君實生物、加拿大 AbCellera)、英國阿 斯利康、韓國 Celltrion 等諸多藥企均在持續研發中。君實生物與微生物所共同開發 的 JS016 抗體,已于 6 月 7 日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商醫藥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這是全 球首個完成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后,在健康人群開展的新冠抗體臨床試驗。迄今,全 球新冠中和抗體藥物,共有兩家公司宣布獲 批進入人體臨床,加拿大 AbCellera 與美 國禮來合作的 LYCoV555,于 6 月 1 日進入 I 期臨床。 (四)國家 衛生投入 推動 檢測 試劑 、 相關 科室 醫院 快速 發展 疫情發生后,加大公共衛生建設提上議程。 生物安全法 草案 奠定了公共衛生建設 的 方向和基調 。 該法在草案里設專章明確要求加大生物安全能力的建設力度,加大政 府經 費投入建設基礎設施,鼓勵自主研發創新等這些有非常明確的 導向 ,該法案的出 臺基本奠定了整個國內的擴大財政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基調。 同時,在各項會議講 話和通知下,全國公共衛生建設進一步明確和加快。 早先 各省率先明確提出建設本省市的公共衛生項目,如貴州、黑龍江、安徽。貴 州 省 發改委在 2 月份直接下達了 1.5 億元的省級的基本建設前期費來支持公共衛生等 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在疫情發生后, 一些 地區建設的步伐加快,并 明確提出要新建 擴建傳染病醫院、疾控中心,如深圳、蘇州、河南、云南。近期規劃投入規模最大的 是云南省政府發布相關 實施方案 ,總規模 65億 ,包括兩方面內容一 是重大傳染病救 治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包括 23個 傳染病 醫院 的建設計劃 ; 二 是疾控機構核心能力 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包括 146 個疾控中心 的擴建計劃 。 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同樣 加快步 伐。 5 月 1 日國務院發文,明確提出所有縣區級以上的疾控中心以及二級以上的綜合 醫院都要抓緊進行改造,盡快形成核酸檢測能力。 5 月 1 日 后各地市出臺密集相關政 策,要求每個縣都要建成一個以上的 PCR 實驗室。包括上海、山東、遼寧、浙江、石 家莊、北京 等。 宏觀 觀察 2020 年第 26 期(總第 295 期) 11 表 4國家層面公共衛生會議精神和政策梳理 日期 級別 內容 2.3 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務委員會 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 取教訓。要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 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要對公共衛生環境進行徹底排查整 治,補齊公共衛生短板。要加強市場監管,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 動物市場和貿易,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要加強法治建設,強 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要系統梳理國家儲備體系短板,提升儲備效能,優 化關鍵物資生產能力布局。 2.15 中央深改委會議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要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 ...要改革完善疾病 預防控制體系。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 ...要健全重大疾病醫療 保險和救助制度 ...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3.4 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務委員會 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5.1 國務院聯防聯控 機制發布 關于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 知各地應當加強醫療機構實驗室建設,對所有三級醫院以及縣醫院開 展建設,使其迅速達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條 件;對其他二級以上醫院也應 當同時加強建設,使其逐步達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條件,根據疫情防控形 勢需要隨時能夠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5.6 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務委員會 會議要求,及時總結和運用好湖北省和武漢市疫情防控實踐中行之有效的 做法,圍繞暴露出的問題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理順醫藥衛生體制, 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能力,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法律 法規,健全重大疫情、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和救治體系。要堅持預防為主, 創新愛國衛生運動的方式方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 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提倡文明健康 、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5.8 國務院聯防聯控 機制發布 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強化支撐保障。 加快檢測試劑和設備研發,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擴大檢測范圍,對重點人 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愿檢盡檢” 5.15 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統籌做好常態化防控和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工作 ...加快推進提高檢測能 力、擴大檢測范圍相關工作,突出加強更加準確、便捷、快速的檢測設備 和試劑研發生產,加大檢測人員培訓力度。積極推進疫苗和藥品研發。要 認真研究夏季疫情防控的針對性措施,做好對個人防護的指導 5.17 國務院聯防聯控 機制新聞發布 我國核酸檢測能力達到每天 150 萬份。隨著復工復產逐步推進,檢測范圍 將進一步擴大,核酸檢測能力也需進一步提高。要加強二級以上醫療機構 實驗室建設,使其具備開展核酸檢測條件,同時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實驗 室管理、醫務人員的培訓,以 適應復工復產后醫療服務和全社會對核酸檢 測的需求 5.21 發改委、衛健 委、中醫藥局聯 合發布發布 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 數據來源 政府 官網 5 月 21 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聯合發布公共 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 吹響向公共衛生建設進軍的總號角。該方案 針對疫情 12 2020 年第 26 期( 總第 295 期 ) 中暴露出的短板,部署加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 , 堅持底線原則、合理布局、中西 醫并重、平戰結合、防治協同 的原則 ,在 疾控中心、縣級、市級、省級 四個級別 規劃 了 不同要求的 建設 內容 。 這一建設方案是公共衛生建設的階段性指導綱領,對整個十四五期間的醫院建設 尤其是傳染病院、 ICU、核酸檢測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首先,該方案規定各省市縣大約達到每十萬人配備 10張傳染病院病床,目前全國 每十萬人大約 4 張病床,傳染病院病床配備比例提升較多。其次,該方案規定 ICU 床 位比例縣級市級省級醫院分別達到 2-5/5-10/10-15,相當于 ICU 配備率要從 6提 升 1-3的配備率。最后,該方案提到加強省市縣各級檢測能力,并要求市一級一定要 有 PCR 實驗室,縣級加強檢測能力建設,對核酸檢測建設方向進一步落實。 表 5 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 主要內容梳理 各級 傳染病檢測要求 醫院改擴建數量 ICU 相關設備要求 重癥床位要求 每省 至少有一個生物安 全三級實驗室 依托具備一定基礎 的醫療機構建設 1-3 所重大疫情救 治基地 配置心肺復蘇、呼吸 機、體外膜肺氧合等 必要的醫療設備 按照醫院編制床位的 10-15(或不少于 200 張)設置重癥監護病床 每市 至少有一個生物安 全二級實驗室 選擇 1-2 所現有醫 療機構進行改擴建 傳染病醫院 /院區 配置床旁監護系統、 呼吸機、 ECMO 等 重癥監護病區( ICU)床 位占比達到醫院編制床 位的 5-10 每縣 具備傳染病檢驗檢 測能力 重點改善 1 所縣級醫院基礎設施條件 配置呼吸機等必要醫 療設備 一般按照編制床位的 2-5設置重癥監護病床 數據來源 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 宏觀 觀察 2020 年第 26 期(總第 295 期) 13 表 6 中國與美國衛生措施比較 類目 中國 美國 總數 萬人均 總數 萬人均 人口(萬人) 139,538 1 32720 1 醫院數量 33,009 0.24 6,146 0.2 傳染科床位數 131,655 0.94 825000 20 疾控數 187,826 1.35 4,500 0.1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34,997 0.25 5,198 0.2 ICU 44,800 0.36 113000 3.5 數據來源 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美國衛生統計年鑒 建設資金主要由政府財務預算和專項債滿足。 1-4 月專項債醫療衛生領域規模增 速顯著高于整體。刨去土儲和棚改項目后, 1-4月專項債發行規模( 11522億元)較去 年全年( 7525 億元)增長了 53。 同時, 1-4 月 專項債醫療衛生領域規模占比提升明 顯。在不考慮土儲和棚改 項目的前提下, 2020 年 1-4 月專項債醫院建設類項目占比從 去年全年的 5升至約 10,而醫療能力提升類項目比重則保持在 0.2左右,與去年基 本持平。此外,在疫情暴發后的 3-4 月,醫院建設項目(包含醫療設備采購)領域較 暴發前的 1-2 月占比有所提升,由 9提升至 11。 表 7 2020 年 1-4 月醫療衛生專項債投資 規模梳理 醫療衛生投資相關項 目 1-4 月專項 債投資規模 主要投向 2019 年專項 債投資規模 較 19 年 全年增長 較 19 年 1- 4 月增長 醫院建設(含少量醫 療設備采購項目) 1091 億 主要為醫療機構新建、改建和遷 建,也有少部分醫療設備購置項目 ( 5.5) 400.63 172 1107 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改 造項目(含少量防疫 項目) 22 億 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相關項目 16.43 34 145 數據來源 Wind 金融 終端 三、研究 結論 國內 新冠 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海外國家的新增感染者人數與此前高峰相 14 2020 年第 26 期( 總第 295 期 ) 比有所減少,美國和印度的形勢依然嚴峻。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全球疫情發展的局 勢仍然不明朗,也有延續到 2020冬季的可能。本次新冠 疫情 對醫藥產業新商業 模式 崛 起 、集中度 提高 、 國際 產業 轉移 、 以及疫苗、 防控 、 檢測相關產業加速發展等多方面 都 產生影響。 具體主要 包括 首先,在消費端 , 疫情 期間互聯網 醫療加速 提升滲透率, 加快 消費習慣形成, 具有 供應鏈優勢 的 連鎖藥房 抗疫維穩作用,醫院 門診量 逐步恢復 , 龍頭進一步 提高市場份額 ;其次,在全球 產業 鏈 端, 因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國 內 原料藥 和研究、 生產外包 行業( CRO、 CMO)疫情期間承接了 部分國際產能和訂單 向 中國轉移 ;再者,在抗疫相關細分 產業端, 目前國內外均 加速 研發 新冠疫苗, 全球約 一半 研發管線 項目 分布在中國 。同時,國家已 明確加大 醫療 衛生投入 力度 預計將 強有 力 推動檢驗 器械以及 相關 科室 病房建設 ,加快 推動醫療基礎建設 向 國際發達國家水平 靠攏。